拼音: zhù
笔画: 12
部首: 竹


解释:
				筑 

 (形声。从木,筑声。本义筑墙。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,用木杆把土砸实)

 捣土使坚实 

 篵,捣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不筑,必将有盗。(筑,这里指把坏墙修复。)--《韩非子·说难》

 又如筑踏(捣土并以足踏之,使之坚实)

 修建;建造(仅指建筑物从无到有的建造)

 曰止曰时,筑垒于兹。--《诗·大雅·绵》

 齐人将薛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
 甸人筑坎坎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》

 筑场圃,十月纳禾稼。--《诗·豳风》

 北筑长城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更筑坚垒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筑石寨土堡。--清·徐珂《

 筑zhú 1.古弦乐器名。有五弦﹑十三弦﹑二十一弦三种说法。其形似筝,颈细而肩圆,弦下设柱。演奏时,左手按弦的一端,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。战国时已有流行。 2.拾

 。 3.贵州省贵阳市的简称。明代称为贵筑司﹑贵筑乡,清代改为贵筑县◇因省称筑。

 筑zhù 1.捣土的杵。 2.捣土使坚实。 3.修建,建造。 4.居室;建筑物。 5.打,击。 6.填塞;装填。 7.拾取。 8.量名。 9.通"祝"。切断。 10.通"妯"。参见"

 筑娌"。
			

热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