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pī
笔画: 8
部首: 扌


解释:
				披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手,皮声。本义引柩帛) 古夹具。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

 披,从旁持曰披。--《说文》

 设披周也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披,柩行夹引棺者。”

 执披。--《周礼·司士》。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,有纽以结之,谓之戴。”

 执披者旁四人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

 设披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》

 披 〈动〉

 分开;裂开 

 而披其地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。注犹分也。”

 又披其邑。--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。注析也。”

 不折必披。--《史记·魏其安侯传》。正义分析也。”

 柳条

 披pī

 ⒈穿,覆盖在肩背上~衣。~红。~星戴月(形容早出晚归或连夜奔走或在野外辛勤劳动)。

 ⒉翻阅,揭开~卷。~露。~肝沥胆(〈喻〉非常忠诚)。

 ⒊分开,劈开~沙拣金(〈喻〉细心挑拣,去粗取精)。~荆斩棘(〈喻〉创业艰辛)。

 ⒋裂开木头~了。竹棍~了。

 ⒌

 ⒍

 ①显示,揭露。

 ②发表,公布~露新闻。

 披bì 1.古丧具。用帛做成,系于柩车两侧,备牵挽之用,以防倾覆。
			

热门